人造太阳概念股有哪些?

215 2023-12-17 12:05

一、人造太阳概念股有哪些?

1.久立特材(002318):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增长54.29%。 近5日久立特材股价下跌4.71%,总市值下跌了6.64亿,当前市值为141.2亿元。2022年股价下跌-20.28%。 研发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装置用TF导体铠甲(称为“磁笼”的“人造太阳”核心部件),通过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鉴定,纳入ITER采购包。

2.永鼎股份(600105):2020年报显示,永鼎股份实现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2686.19%。 近5日股价下跌1.52%,2022年股价下跌-36.11%。 公司主要经营超导线材制备及超导电力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沃尔核材(002130):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88.82%。

二、人造太阳缺点?

缺点:产生核废料,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重大污染,效率不高,原料稀有且昂贵。

优点:1.提供充足不断的清洁能源,造福人民,减少能源污染。

2.不会像核裂变一样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可以说是人类最理想中的清洁能源。与我们现在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常规清洁能源都不大相同,只是这种能源获取方式是需要科研有更大的突破才得以实现的。

三、人造太阳多高?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为了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我国科学家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熔于一炉”。近日,记者走近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大科学装置“内核”,从多项尖端科技的突破中感受我国创新的勃勃脉动。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能量来源,它的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内核温度约1500万摄氏度,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每秒钟散发出相当于1亿亿吨煤炭燃烧产生的能量。

“太阳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因为它的内部持续不断地在发生核聚变反应。”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王腾博士说,如果想要在地球上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造出“人造太阳”,需要实现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1000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这些都是难度巨大的科技挑战。

高11米、直径8米、重400多吨,站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面前,记者产生了深深的好奇:这里曾实现了1亿摄氏度的20秒等离子体运行,是如何做到的呢?

“EAST像一个圆环形的‘大罐子’,在它的内部集成了‘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极端环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能将这些尖端技术“熔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

为了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科学家使用了多种加热手段,其中一种就是微波加热。“家用微波炉的功率是500瓦左右,而EAST用了4种大功率加热系统,总功率34兆瓦,相当于家用微波炉的数万倍。”王腾说,不仅如此,地球上最耐热的材料也只能承受几千摄氏度,为了承载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科学家用磁场做成“笼子”,而EAST内部的磁场强度达到地球磁场强度约7万倍。

为了达到强磁场,“人造太阳”还需要超过12000安培的超大电流,而承载大电流的线圈工作在零下269摄氏度的超低温度,就在距离1亿摄氏度高温约1米远的地方,那就需要实现地表大气压约一千亿分之一强度的“超高真空”以“隔热”。

这些极端环境,让“人造太阳”成为一个“超难”的集合体。

“让1亿摄氏度超高温和零下269摄氏度超低温近距离共存,这是世界上没人做过的事情,可以说困难无处不在、天天遇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介绍,他与团队在研究“人造太阳”的20年里,至少遇到5万次失败的实验。

“但幸福真的是一点点干出来的!”李建刚说,一年365天,科研人员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从几百万摄氏度到上千万摄氏度,从三千万摄氏度、五千万摄氏度到上亿摄氏度,他们独立发展出60多项关键技术,创造出一系列引领国际的技术参数,让EAST大科学装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自立自强、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核,支撑起中国“人造太阳”的强大内核。

据了解,若要“人造太阳”产生的能源能为人类所用,稳态长脉冲等离子持续放电的时间要达到1000秒以上。“我们的梦想是,点亮世界上第一盏核聚变发电的灯。

四、人造太阳概念?

人造太阳是一种模拟核聚变反应的装置。

人造太阳可以产生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等离子体,从而使氢原子在核融合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技术也被称为“聚变能技术”,可以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来源之一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开展人造太阳领域的研究,中国自主研发的“东方超环”聚变实验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之一,是磁约束人造太阳,其目的是通过高温、高密度的氢等离子体实现长时间的核聚变反应,为未来清洁能源提供新的可能。另一种是激光作用的惯性约束人造太阳。

五、人造太阳科普?

人造太阳是一种模拟核聚变反应的装置。

人造太阳可以产生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等离子体,从而使氢原子在核融合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技术也被称为“聚变能技术”,可以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来源之一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开展人造太阳领域的研究,中国自主研发的“东方超环”聚变实验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之一,是磁约束人造太阳,其目的是通过高温、高密度的氢等离子体实现长时间的核聚变反应,为未来清洁能源提供新的可能。另一种是激光作用的惯性约束人造太阳。

六、人造太阳军事用途?

实际上一种发电装置,功率大,长期不用补充材料。因此可以用到大型军舰上如航母、潜艇,这些大家伙,消耗燃油很厉害,如果有了人造太阳,可以几个月不用靠岸补充燃料。

也可以套用到民用领域,建造发电厂代替燃煤发电,不用污染环境

七、人造太阳各国比例?

人造太阳各国的比例如下

人造太阳工程,它是由世界上七个国家和部门共同研制开发的一项超级工程,这这些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共同投资来建设的,其中欧盟承担45%的经费和技术物资,其他各国各承担约9%。

八、什么是人造太阳?

1、人造太阳一般就是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2、“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

3、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我国参加ITER计划是基于能源长远的基本需求。

九、人造太阳的用途?

01 新能源

由于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资源被过度的开发和使用,像石油、煤炭等能源除了是不可再生资源外,还对大气存在着较大的污染。而人造太阳其实可以看作是新能源的一项实验。首先,人造太阳的原材料取之不尽,其次,它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最值得一提的是,人造太阳核聚变后,并不会产生污染。

02 未雨绸缪

毕竟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没法预测。所以,人造太阳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未雨绸缪。想象一下,如果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节点,太阳被乌云长时间的遮住,大地失去光明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显然就是能够代替太阳的存在,而人造太阳就是区域性的满足这一点。

十、人造太阳如何发电?

人造太阳采用核聚变进行发电,其燃料是从海水中提炼的氢的同位素氘。1升海水里提取的氘,在完全聚变反应中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释放的热能,照此计算,地球上海水中含有的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当停止核燃料的供应,聚变过程就会停止,就好像厨房里的煤气灶,关掉阀门会灭火,使用安全。并且核聚变的反应产物为氦,对地球的环境没有污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