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正的好企业的财务工作是什么样的?
类似的问题我也曾经遇到过,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在一些公司非要搞得很复杂。其实做财务没有很难,最主要的是认真、责任。一个企业的领导,特别是财务部的领导对工作不负责,就会导致一个企业财务上的混乱。我以我觉得一个好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要有:
1、企业上层领导对财务部的重视,至少要对财务部应有的尊重。
财务人员往往感觉得不到其他人的重视,做得好没奖励,有什么事都找财务部,出漏子要财务来填...如果财务部在一个企业的地位过低,是怎样也做不好的。
2、财务部领导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人格素质)、工作态度。
如果财务部领导的专业知识如果不是非常突出,没有很大关系,但如果他同时是一个小人,那只会赶走优秀的财务人员,优秀的团队就无从谈起。
3、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等。
如果公司的竞争机制能相对公平、公正,少几个只拿薪水不做事的人,那么在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气氛里,就会不断创造好的业绩。每个部门都会是最好的,企业也是最好的,不过这只是理想而已。
二、没有会计工作经验可以做财务主管吗
其实没关系的..我以前工作一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担任一个公司的财务主管.下面一下出纳.
当然我心里也没底.很多事情也都是硬着头皮去做的.不懂就问别人.非常很辛苦.但学到东西也不少
当时我也没有职称.从学校出来上班一年
三、职业:会计还是财务,两者真的搞清楚了吗
财务人、会计人,对于外行来说总是会将之混为一谈,甚至即便身在行业中,也会因为接触不多而产生误解,误将这两个职位当做同类。事实上,财务和会计,根本就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01概念区别
财务,指的是资金运动和资金运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指财产和债务,也就是常说的资产和负债。
会计,是将各种经济业务统一为货币的计量单位,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程序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过程。
也就是说,财务指的是资金运作行为,而会计则是在对这种行为进行核算。
02职能区别
财会人的工作,主要是决策、计划和控制,是对公司资金的管理、组织以及运用的工作职能。
而会计人的工作为主要侧重在监督以及核算,即对资金的来去的监督。
就好比某公司斥资多少亿购买入某样专利,拟定购入的计划、确定购入的目标、组织购入的程序直至完成,这属于财务人的管辖范围;而这种购入的行为使得公司盈利还是亏损,资金的流向是如何的、其中有没有作弊行为,这就是会计人的事儿。
03工作目的
提到财会工作,总有人会想到账本、算账等内容。但是这些工作内容往往是会计人的工作重心,却并非是财务人的。
会计人的工作目的和主要内容,就在这一本账上,公司花了多少钱、花在了哪儿,赚了多少钱,赚的钱去了哪儿……对过去的一切的吹毛求疵的计算,就是会计人的工作内容,出入方面要能对得上,这就需要会计人一次又一次的进行核算。所以如果你听到自己做财会行业的朋友吐槽自己算账算得老眼昏花,那他做的就是会计人的工作。
而财务人,就像是一个推手,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将公司的财富最大化,或者使其价值最大化。相对会计人来说,财务人的工作无法用一本账本简单说明,它更加灵活、更有相对性,要根据财务人的经验、判断和推论,来确定这样的决定和选择对公司来说是否是有价值的,对未来的各种评估和公司运作的安排、建议、计划,都是财务人的工作范围,所以说,财务人的工作更加有挑战性,风险值也更高。
04主要准则
对于会计人来说,其主要工作是核算,而核算工作的主要准则就是国家的会计制度、各种会计政策等,相对来说比较局限、一板一眼,一点点的出入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对于财务人而言,准则更加宽松一些,只要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考虑公司管理者的需求和各种实施的可能性,就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展拳脚”。
所以相对来说,会计人是恪守准则的工作,而财务人则是在准则范围内自己进行调整。
05发展方向
会计人如果始终在这个圈子里工作的话,可以往资金、税务、核算等专业领域发展,如今正红火的管理会计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国企方面更是响应号召率先纳入、提拔管理会计人才,对会计人来说,CPA、CMA等证书都是不错的保值、增值工具。
财务人的发展方向更加综合,比如融资、风控、投资、预算、财务分析等发展方向,都是不错的晋升轨迹,而相对来说,财务人的工作更加需要一些综合类的证书如ACCA等作为自己晋升的敲门砖。
当然,无论是会计人还是财务人,最后升职的汇合点都在财务总监、CFO等职位上,这时就要看谁更有综合实力的,反而不再会可以要求两个领域的优势,而是能将各个优势旁支结合起来的综合竞争力。
四、怎么做好一个财务
现在的会计已不是简单的算算帐、记记帐、管管帐的会计角色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所整理、汇总、反映的财务数据准确与否,财务分析是否恰当,财务管理是否到位,在很多时候对于企业的管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那如何做好财务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财务制度的健立健全。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财务活动时的依据就是财务制度。财务制度的健立健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企业所制订的财务制度,根据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办事,公平、公正、公开。
2、财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财务数据的准确与否,不仅体现着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同是也决定着企业财务成果的准确与否,这关系到企业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因此,作为财务人员,必须做好财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如实反映财务成果,客观分析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3、做好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工作。现代企业对于企业整体预算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集团公司的决策者,只能从宏观去调控整个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大局考虑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是不可能仔细考虑各个子公司的费用开支、人员安排、资产购置等等的详细情况,因此财务预算在这个时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做好财务预算工作,是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数据依据。财务预算不能与实际严重脱节,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客观的编制各项财务预算指标,也就是说要有可操作性,达到宏观控制的目的,达到企业管理者预期的管理目标。财务预算要包括收入达成总目标、成本费用控制总目标、各种税费缴交总目标、经营成果总目标等。财务预算编制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财务预算的执行,也就是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对于财务预算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各项经济指标、各项经济活动都必须围绕之前所制订的财务预算来进行,财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财务预算,根据财务预算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对于预算外的资金项目、费用项目必须按预算制度的相关规定报批,才能给予支付。对于超预算的项目必须做好客观分析,如实反映情况,并按规定做好报批手续方可支付。事后分析是对事中控制和事前预算对比后做出的一种评价。事后的分析要客观、真实地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如实反映各种情况、分析各种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方法,为企业的壮大出谋划策。
4、财务人员应注重职业道德、自身修养。企业所有人员当中就数财务人员与钱最经常打交道的,因此财务人员的意志必须是坚定的,财务人员的心必须永远是纯洁的,不可以有什么私心杂念的。财务数据也是商业秘密的一部分,作为财务人员对于自己所掌握的、所熟知的财务数据是不能随意透露的,必须守口如瓶。财务数据都是从企业的各部门中汇集而来的,因此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融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要做好,这样才能取得最真实、最基础、最实在的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切不可有高高在上的认为,这样的话,你就是一个失败的财务人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