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改:上市公司股东人数要求调查与分析
引言
股改,即股份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要求,以改革的办法将国有企业全部或者部分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在股改过程中,相关的股东人数要求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深入调查分析股改中的股东人数要求这一重要议题。
股改背景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股份制改革在我国持续深化,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规定确定股东人数要求,以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公司股份结构的要求,并保障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股东人数要求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股东人数要求需要符合上市地的证券交易所的规定,通常要求上市公司至少有一定数量的股东。这一要求旨在保障公司的股权分散,加强公司治理,防范控股股东操纵市场等风险。
影响股东人数要求的因素
影响上市公司股东人数要求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公司规模、行业特点、公司治理结构、国家政策等。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股东人数较多,而一些小型上市公司则可能股东人数较少。此外,国家政策对于股东人数要求也会有所影响。
股东人数要求对企业的影响
股东人数要求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等重要事项。合理的股东人数要求可以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的进一步分散,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公司内部人为操纵股价等风险,利于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结论
股改中的股东人数要求是上市公司重要的治理规定之一,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和治理结构。因此,公司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股东人数要求的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公司股东结构,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够为您对股改中股东人数要求有所帮助。
二、股改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股改?
股改是指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 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
三、股改前入股和股改后入股区别?
股改前后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没有股改的时候,由于公司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给出的权利不一样,股改了之后全部变成可流通,权利都是一样的。?股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用简单通俗的话解释,就是股票的权利改革,′充分发现企业价值,实现股东财富价值。
四、为什么要股改,股改有什么意义?
股改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
股权分置概述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
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
股权分置的由来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总体上采取搁置的办法,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于当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
第三阶段:作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制度性变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被提上日程。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
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解决股权分置必要性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全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中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日趋紧密,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2006年3月6日,第23批的46家股改公司名单公布,至此,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股改公司的比例已接近50%,许多人对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感到乐观。
也许是尚在进行之中的缘故,股权分置改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导致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失去控制权的先例。
股权分置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所有权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上市公司,包括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这个制度安排在2005年之前已经实行多年,其中特别规定:上市的企业只允许其少部分股份(通常不到三分之一),在市场公开发行及交易,其余的股份则暂时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并只能由一个或几个法人持有。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一个权宜之计,当初主要是希望一方面保证国家对上市国有企业具有绝对的控股权,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刚刚建立的股票市场无法承担全流通的市场压力。
确实,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在内地及香港市场上市所遇到的思维观念及利益分配方面的阻力,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没有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可能晚很多年,但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包括市场供需失衡问题、股东利益冲突问题及企业控制权僵化问题。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三分之二的非流通法人股,一旦被允许卖给个人投资者并在市场流通,似乎会导致市场上股票供应的剧增,如果对股票的需求跟不上大幅度增加的供应,可能会导致股价的大跌!
五年前中国证监会就提出进行改革,但因为市场压力不得不收回,一直到去年中才提出新的方案。许多人甚至认为由于股权分置造成的潜在的过量股票供应,导致了整个中国股市过去五年的一蹶不振,他们坚信:股权分置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个幽灵,威胁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扫除一个重要的障碍!
对股权分置造成的市场供需失衡的担心在内地已经深入人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可能过分及太片面,为什么?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也同样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为什么香港证监会及投资者不担心供过于求?为什么香港H股指数与内地指数背道而驰?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流通股与不流通法人股的长期法定分割导致上市企业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面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明显及长期的利益冲突。
流通股股东认为国有大股东当初上市时并没有以现金在市场上购买股份,而是以低于真正市场价的资本估值而获得股份及控股权,因此认为吃了亏,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获得补偿。
到底需要补偿多少?没有人讲得清楚!显然,这是一个大股东与流通股小股东讨价还价的问题。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很明确地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规定股改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通股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同意。
这一政策是2005年股改可以顺利推行的关键,因为它一方面使得证监会可以超脱于具体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也限定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的相对力量,大大降低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交易成本与阻力。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母公司,相对较好说话,他们对流通股小股东的让步也就比较大,小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补偿的股份数平均达到流通股总量的30%之高。
有学者和专家认为改革中,国有股让利太多,但也有流通股持有人认为国有股让利不够而拒绝改革方案。
市场参与者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些讨价还价的细节上,显然合理而正当。但同样,在各方博弈中,再分配的绝对公平显然只能是理想化的要求。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真正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能不能有双赢的机会———上市企业的管理、生产力及业绩有实质性的改进。
企业素质的改进应该是股权分置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可惜内地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少,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供需平衡及股东利益冲突这两个问题上了。企业素质的改进与企业的控制权直接相关,而股权分置往往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僵化。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三分之二的法人股不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流通,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别是其国企母公司,对上市公司具有不可动摇的控制权。
某个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运用不当,企业经营必然出问题,企业生产力将下降,利润减少,股价下跌。
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当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因为经营不善而跌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时,一些策略性投资者就可以介入,大量收购该公司的股票,或以收购兼并的形式,成为控股股东,并撤换管理层、更改经营方式、提高生产力及业绩。
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制度完全限制了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有能力的大股东无法替代无能的大股东,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压力下通过优胜劣汰而有系统地扭亏为盈,持有烂股的小股东也就无法借收购兼并来翻身,日久天长,股市也就失去活力而一蹶不振。
可见,控制权僵化是中国上市企业及证券市场最大的制度瓶颈,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消除这一瓶颈的必要条件。因此,我非常赞成及支持股权分置改革。
但是,仅有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足以造就一个成熟的企业控制权市场,来提升上市企业股东及管理层的素质及企业的生产力与业绩。股权分置改革还必须有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特别是国有企业股东市场及管理者市场的改革。
只有当上市企业的控制权有可能从无能的股东转移到能干的股东时,中国证券市场持久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五、股改 文书范本
股改的文书范本
股改是指企业从单一的国有所有制转变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过程,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股改过程中,文书的撰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确保股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股改过程中常见的文书范本,决策者和相关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和修改。
1. 股改方案
股改方案是股改的核心文书,主要包括企业背景、改革目标、改革方向、改革步骤、股权结构、股份发行方式、股权交易安排等内容。股改方案要经过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执行。
2. 股改公告
股改公告是向外界宣布企业即将进行股改的通知,用于公示企业改革的意图和相关情况,以确保透明度和公平性。股改公告应包含企业名称、股改方案概要、股份发行计划等信息,并在企业内外部广泛发布。
3. 股改协议
股改协议是股改中涉及股东之间权益调整和合作安排的文书。股改协议需要确保各股东权益的平衡和保护,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股改协议应由各股东代表、企业代表和律师共同起草,并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合理的调整。
4. 股改登记申请
股改登记申请是企业将股改方案提交相关部门进行登记的申请。股改登记申请正式启动了股改程序,企业应提交相关材料,包括股改方案、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会决议等。申请通过后,相关部门将进行股改登记并颁发相关证书。
5. 股改相关协议
股改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协议包括:股份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协议、增资协议等。这些协议是在股改过程中具体操作的依据和法律约束,通过协议的签署,各方确认了各自的权益和义务,确保股改过程的顺利进行。
6. 股改公告书
股改公告书是以公函形式向股东和有关部门发出的通知,公告书应包含股改方案的内容、意义和影响等。公告书需要尽可能明确和全面地传达股改的相关信息,使股东和相关方能够充分了解股改的目的和意义,便于股东做出决策。
7. 股份登记簿
股份登记簿是记录股东持股情况的一种账簿,用于记录股东的股份变动情况。在股改过程中,股份登记簿需要根据股改方案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调整。股份登记簿应保存完整和准确,以便于股东权益的确认和核查。
8. 股改结果报告
股改结果报告是对股改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文书,内容包括股改的进展情况、目标的达成情况、改革效果的评估等。股改结果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股改的实际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为未来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9. 股改合同
股改合同是在股改过程中与外部投资者签订的合同,用于约定投资者购买股份和合作事项的具体条件和方式。股改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确保股改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结语
股改是企业改革的重要一环,文书的撰写是股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股改的文书范本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文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文书的撰写应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股改过程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以上是股改过程中常见的文书范本,希望能对正在进行股改的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六、股改 文书范本
了解股改与文书范本的重要性
股改是指将企业股份由国有进行改革,以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者参与。这一举措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进行股改过程中,文书范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股改的意义与影响
股改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引进私人投资者,可以降低政府资金负担,提高企业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股改不仅有利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股改可以使企业更加透明和规范化,并且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参与。
对于私人投资者来说,股改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购买股票成为企业的股东,分享企业利润和成长。股改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股改的文书范本
在股改过程中,文书范本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文书范本可以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使股改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股改的文书范本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股改方案:详细说明企业股改的目标、原因和步骤。
- 公司章程: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股东权益和利润分配等进行规定。
- 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股东之间的权益和义务,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 公告:发布股改相关信息,向公众披露股改计划和进展。
- 股东大会决议:股东大会作出的决策和协议,确保股改方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文书范本的编制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和当地政策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文书范本应当准确、清晰地表达股改的意图和安排,避免产生歧义和纠纷。
如何编制股改文书范本
编制股改文书范本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以下是一些编制股改文书范本的基本步骤:
- 明确股改目标:确定股改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股改后企业的发展方向。
-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当地政策和法规,收集股改相关的文书范本和案例。
- 制定文书结构:根据股改方案和实际情况,确定文书的结构和内容。
- 撰写文书内容:根据文书结构,逐一撰写文书内容,确保准确表达股改意图。
- 审核和修改:请专业人士审核文书内容,修改不准确或不完善的地方。
- 最终确认: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核后,确定最终的文书内容。
编制股改文书范本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确保文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编制过程中,需要与企业管理团队、法律顾问和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文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总结
股改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股改的文书范本是股改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规范和指导股改的实施。编制股改文书范本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如果你对股改和股改文书范本有进一步的了解和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
七、股改包括内容?
股份制改造
(一)发起人的资格和人数
若以原有企业投资者作为发起人,则涉及原公司组织形式的变更。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解散、分立或变更公司形式,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二)发起人股本和认缴方式
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资本额不得低于500万元,上市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公司组建前3年均为盈利。创业板上市发行条件规定,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采用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方式。这两种设立方式认购股份和交付股款的程序有所不同。在发起设立方式下,发起人必须认购全部股份并一次交足股款;在募集方式下,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
(三)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治理结构
必须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治理结构,如建立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聘任经理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经理主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察机构,行使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权等。
(四)具有固定场所和生产经营条件
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业务活动的固定地点。为了便于公司与其他人或组织开展业务,进行业务往来,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业务活动的需要,可以设置若干个生产经营场所。为了便于对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公司登记其住所。公司住所是公司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但不一定是生产经营场所,例如,公司住所可在城里,而公司的生产工厂可在郊区,甚至其他城市或国家。
八、公司挂牌需要股改?怎么股改?需要注意什么?
公司上市前为什么要股改?
企业要上市,就要大规模的吸纳新股东投资,将来股票还要频繁换手、股东每天都都变来变去。这种经营模式下,不可能充分顾及到股东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股东本身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能力,理论上对企业影响都不大。反而是股东出钱有没有到位、出钱金额多还是少,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显然,资合的企业形式更加适合上市公司公开筹资、频繁交易股票的模式。
所以上市之前必须从一个倾向于人合的企业制度,改成倾向于资合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
股改在召开创立大会前,应准备哪些材料?
1.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
2. 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股份制改造意见书;
3. 公司发起人协议书;
4.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草案);
5. 公司资产审计报告或评估报告;
6. 涉及到国有股权的须提交国资部门批准国有股权变动的文件;
7. 涉及到股权转让的须提交股权转让协议或合同;
8. 公司发起人的有关证明(自然人身份证明,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工商登记资料);
律师依法对股份公司创立大会进行见证。创立大会后,联交所统一办理股份公司工商登记。 工商登记完成后,联交所统一在股权登记托管机构办理股权集中登记托管。
九、股改是什么意思?股改是什么意思?
股改是指对国有企业的股份进行改革,将一部分或全部国有资产转化为股份,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企业,推动其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改革,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股改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股改成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股改,国有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引入市场化、民营化管理经验、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培育更加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等,从而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当然,股改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例如股份融资的负债风险、管理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解决。
十、为什么要股改?
我国股市上一直存在著“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
过去由於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亦即股市同时存在著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此二类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此即“股权分置”问题。其弊端长久地严重影响股市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股改政策)就是要在市场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对此两类股东的股份,予以重新确认。并由现况的两类股权分置,变为将来股票全面流通的情况。股改的目的,最终就是要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以消除制度赋予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垄断控制权、防止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利的现象继续发生。非流通股一旦进入市场流通,市场流通筹码大量增加,那麼就会破坏原有高溢价发行的少数流通股的市场条件。在原来股权分置条件下,流通股之所以能够高溢价发行,是因为数量巨大的非流通股不流通。现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由股权分置改为不分置,全部进入市场流通,且改革后两者权利义务相同),非流通股要进入市场流通,那麼理所当然要对两类股东的持股成本进行核算并重新确认两类股东的股权。也就是说,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对两类股东的股权,予以重新确认后,全部股票进入市场流通。目前具体的股改措施,是由公司管理阶层自己提出股改方案,由小股东投票表决。有些有创意的作法就不断出台,例如: (1)提出大股东违约赔偿条款。非流通股股东增加股改违约赔偿承诺,规定如果非流通股股东未按承诺减持股份,则非流通股股东愿意将违约出售股票所得全部或部分赔偿给公司(类似台湾公司法归入权条款)。这是一个惩罚规定制定,有助於消除流通股股东对股改承诺条款得不到执行的担心,有利於稳定市场预期和增强投资者持股信心。(2)提出禁售期限(类似共同基金发行之初的闭锁期条款) 大股东主动延长禁售期的承诺,显示了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给投资者一个良好的预期。有些公司承诺条款将大股东的禁售期限从法定的12个月延长到24个月至36个月,江淮汽车、精工科技禁售期60个月,而承德钒钛第一大股东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更是承诺7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所持非流通股,其承诺期限之长为股改以来之最。(3)一些股改公司也订定限售价格条款。凯恩股份第一大承非流通股股东诺3年内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出售股票的价格不低於11.74元,这一价格复权后为凯恩股份上市以来的最高价。(4)蓝筹公司对价理想 上海汽车、民生银行两大蓝筹公司,分别推出了每10股送3.4股和每10股送3股(相当)的对价。这一对价水准超过了前期长江电力和宝钢股份的对价幅度,进一步稳定了投资者对绩优蓝筹股的流通补偿预期。(推荐参考网站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jjgq/858742.htm)-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