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的生产周期

188 2025-04-03 06:32

一、聚乙烯的生产周期

聚乙烯注射成型制品生产周期与制品的形体大小有关,形体大的制品比形体小的制品生产时的注射和冷却时间都要长些;保压时间与制品的壁厚尺寸大小有关,壁厚尺寸大的制品比壁厚尺寸小的制品保压时间长;另外,成型模具内的熔料流道形状和长短也是影响保压时间的一个因素。对于注塑制品生产周期的确定,ー般都是在生产这个制品的初期通过生产实践,按ー件制品注射成型的实际生产周期,以其中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制品生产周期为准。

二、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聚合方法主要分为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悬浮聚合法制作方法:

1、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

2、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3、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

4、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

三、低压聚乙烯的生产方法?

主要采用泥浆法。在催化剂四氯化钛和一氯二乙基铝存在下,控制压力为〔1-5)×10Pa,温度65-75℃,将99%以上的乙烯,在溶剂汽油中聚合得到浆状物,再经醇解、中和、水洗、干燥、造粒而得。

四、线型聚乙烯怎么生产?

分为高压法、低压法、中压法三种。

高压法用来生产低密度聚乙烯,这种方法开发得早,用此法生产的聚乙烯至今约占聚乙烯总产量的2/3,但随着生产技术和催化剂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大大落后于低压法。

低压法就其实施方法来说,有淤浆法、溶液法和气相法。

淤浆法主要用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而溶液法和气相法不仅可以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还可通过加共聚单体,生产中、低密度聚乙烯,也称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近年来,各种低压法工艺发展很快。

中压法仅菲利浦公司至今仍在采用,生产的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

五、生产聚乙烯有毒吗?

纯正的聚乙烯颗粒是无毒的,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加热加压也是无毒的,但是有些产品要求对原料加入一些添加剂,增塑剂其毒性不可知,有些厂家采用再生聚乙烯作为原料及成分复杂毒性应该是有的,纯正聚乙烯加热后会产生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如果味道刺鼻就是有问题了。

六、生产聚乙烯的工艺流程?

生产聚乙烯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热催化反应、聚合反应、分离精制、成品制备等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将乙烯和催化剂混合在一起,形成反应混合物;

其次,热催化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加热,使乙烯发生聚合反应;

然后,聚合反应,乙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乙烯;

最后,分离精制和成品制备,将聚乙烯进行分离精制,并制备成品。

七、聚乙烯如何生产出来的?

生产聚乙烯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热催化反应、聚合反应、分离精制、成品制备等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将乙烯和催化剂混合在一起,形成反应混合物;

其次,热催化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加热,使乙烯发生聚合反应;

然后,聚合反应,乙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乙烯;

最后,分离精制和成品制备,将聚乙烯进行分离精制,并制备成品。

八、生产氯化聚乙烯的原料是?

氯化聚乙烯是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经氯化取代反应制得的高分子材料。

九、聚乙烯生产什么东西?

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性能与低密度聚乙烯相似,而又兼有高密度聚乙烯的若干特性,加之生产中能量消耗低,因此发展极为迅速,成为最令人注目的新合成树脂之一

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包装材料、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1983年世界聚乙烯总生产能力为24.65 Mt,在建装置能力为3.16 Mt。2011年最新统计结果,全球产能达到96 Mt,聚乙烯生产的发展趋势显示,生产消费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中国日渐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市场

十、聚乙烯拉丝生产过程?

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是将聚合物加热到熔融状态进行挤出,并按一定速率旋转,形成纤维。主要涉及的是聚乙烯产品的后加工,未涉及聚乙烯拉丝料产品的聚合生产工艺。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烯烃类聚合物,利用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烯烃类聚合物能够制造出显示高延伸、高强度等特性的纤维。该技术使用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难以满足聚乙烯拉丝料的使用要求;技术中也不涉及聚合物生产切换生产工艺。

烯烃气相聚合是本领域的常见聚合方式,使用气相流化床在干燥模式及超冷凝模式下的聚合生产工艺。但是现有的烯烃气相聚合产品还无法直接用于聚乙烯拉丝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切换难度低,产品性能好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聚乙烯拉丝料产品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先采用气相流化床工艺调整至滚塑料生产工艺,滚塑料生产工艺中以一氯二乙基铝催化剂,然后在冷凝态下逐渐向乙烯与己烯气相聚合反应转变,使用淤浆催化剂,控制反应器入口循环气液相质量分率在5%~10%,冷剂浓度15%~20%,乙烯进料速率为12 t/h ~15t/h;具体的转变步骤为:

1)调整淤浆催化剂还原比至21~24,停用滚塑料生产工艺使用的一氯二乙基铝;

2)在7h~10h内将己烯浓度调整至0.1%~0.5%,同时将氢气浓度调整至7.0%~9.0%;

3)调整乙烯分压至980kPa ~1020kPa,调整反应器压力至2080kPa~2120kPa,调整反应温度至97℃~103℃,以控制产品的熔融指数在0.8g/10min~1.2g/10min和密度为0.949 g/cm3~0.953g/cm3。

(1)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效淤浆催化剂在冷凝态下进行生产,实现产品产能的最大化。

(2)本发明的过程为由中密度产品向高密度拉丝料产品切换,切换前调整淤浆催化剂还原比,停加还原剂一氯二乙基铝,改变了催化剂共聚性。

(3)由中密度产品向高密度产品切换过程中根据循环气露点变化对组分进行调整,保证液相组分控制在5%~10%。

(4)根据装置特点在滚塑料产品向该拉丝料产品切换过程中切入1-己烯共聚单体,生产出三元共聚的新型拉丝料产品;另一生产切换路径为在滚塑料产品生产中切换共聚单体,实现稳定生产后再切换生产高密度拉丝料产品,生产出1-己烯共聚的新型高密度拉丝料产品。

(5)本发明生产的基础树脂熔融指数和密度根据树脂性能将产品指标控制在最优化范围内。

(6)本发明生产的产品性能最优化、成本降低。

优选的,所述的己烯为1-己烯。

优选的,所述的滚塑料生产工艺中一氯二乙基铝催化剂的还原比为4520~4020,冷剂浓度为10%~14%。

优选的,所述的滚塑料生产工艺中反应温度为93℃~97℃,乙烯分压为750kPa~850 kPa。

优选的,所述的滚塑料生产工艺中反应器压力为1980~2020kPa。

优选的,所述的滚塑料生产工艺中己烯浓度为1.5%~3.0%,氢气浓度为2.7%~4.0%。

上述优选的滚塑料生产工艺能够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工艺转变,产品的性能更好。

优选的,所述的乙烯与α-烯烃气相聚合反应的反应器入口循环气液相质量分率在7%~8%,冷剂浓度17%~18%,乙烯进料速率为13 t/h~14t/h。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淤浆催化剂还原比为0023。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己烯浓度为0.3%~0.4%,氢气浓度为7.5%~8.0%。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乙烯分压为1000kPa,反应器压力为2100kPa,反应温度为100℃。

上述优选的乙烯与α-烯烃气相聚合反应及转变工艺能够更好地保证己烯稳定的参加到共聚中,所得三元共聚产品的性能可以达到本发明最高。

本发明基于气相流化床工艺,生产了丁烯-1共聚的聚乙烯拉丝料产品,以最优化生产路径减少了切换难度,并创造性的生产出合格的含乙烯、1-丁烯、己烯的三元共聚产品;实现了产品性能的多样化,同时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本发明采用高效淤浆催化剂和气相工艺冷凝态操作模式,进行乙烯与己烯气相聚合,并通过控制如下组分的用量包括助催化剂烷基铝、氢气以及共聚单体,得到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ER2.16kg,190℃为0.8g/10min~1.2g/10min、密度为0.949 g/cm3~0.953g/cm3、拉伸断裂标称应变超过800%的高性能拉丝聚乙烯树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聚乙烯拉丝料产品的生产工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产品与原有拉丝料产品相比拉伸性能得到大幅提高,产出丁烯-己烯-乙烯的三元共聚产品,实现了树脂性能的多样化。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有较成熟的切换路径,能够实现装置的平稳切换及运行,实现装置效益最大化。

本发明为提高产品性能要求,调整了淤浆催化剂还原比,改变了催化剂共聚性能,能够实现不更换催化剂的前提下,达到提高产品密度的目标。

本发明生产滚塑料产品中,使用高效淤浆催化剂实现稳定生产后,将共聚单体由1-丁烯切换为1-己烯,控制1-己烯与1-丁烯浓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切换,实现1-己烯共聚生产;根据产品指标变化适当调整了聚合温度及乙烯单体浓度,将产品指标控制在目标区间,最终实现1-己烯共聚的新型拉丝料聚乙烯产品的稳定生产。

本发明产品与装置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同时符合拉丝料制品的各项性能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实施例1为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先采用气相流化床工艺使用淤浆催化剂调整至滚塑料生产工艺条件,淤浆催化剂得还原比为4820,冷剂浓度为12%,反应温度为95℃,乙烯分压为800kPa,反应器压力为2000kPa,1-己烯浓度为2.3%,氢气浓度为3.2%;控制滚塑料的熔融指数在4.5 g/10min和密度为0.942g/cm3;

然后在冷凝态下逐渐向乙烯与己烯气相聚合反应转变,控制反应器入口循环气液相质量分率在7.5%,冷剂浓度17.5%,1-乙烯进料速率为13.5t/h;具体的转变步骤为:

1)调整淤浆催化剂还原比至0023,停用滚塑料生产工艺使用的一氯二乙基铝;

2)在8h内将1-己烯浓度调整至0.35%,同时将氢气浓度调整至7.8%;

3)调整乙烯分压至1000kPa,调整反应器压力至2100kPa,调整反应温度至100℃,以控制产品的熔融指数在1.0g/10min和密度为0.951g/cm3。

实施例2

先采用气相流化床工艺使用淤浆催化剂调整至滚塑料生产工艺条件,淤浆催化剂得还原比为4620,冷剂浓度为13%,反应温度为93.5℃,乙烯分压为810 kPa,反应器压力为1990kPa,1-己烯浓度为2.6%,氢气浓度为3.0%;控制滚塑料的熔融指数在4.2g/10min和密度为0.942g/cm3;

然后在冷凝态下逐渐向乙烯与己烯气相聚合反应转变,控制反应器入口循环气液相质量分率在7%,冷剂浓度18%,1-乙烯进料速率为13 t/h;具体的转变步骤为:

1)调整淤浆催化剂还原比至0022,停用滚塑料生产工艺使用的一氯二乙基铝;

2)在9h内将1-己烯浓度调整至0.3%,同时将氢气浓度调整至8.0%;

3)调整乙烯分压至990kPa,调整反应器压力至2110kPa,调整反应温度至101℃,以控制产品的熔融指数在0.9g/10min和密度为0.952g/cm3。

实施例3

先采用气相流化床工艺使用淤浆催化剂调整至滚塑料生产工艺条件,淤浆催化剂得还原比为4320,冷剂浓度为11%,反应温度为94.℃,乙烯分压为790kPa,反应器压力为2010kPa,1-己烯浓度为1.8%,氢气浓度为3.8%;控制滚塑料的熔融指数在4.8g/10min和密度为0.943g/cm3;

然后在冷凝态下逐渐向乙烯与己烯气相聚合反应转变,控制反应器入口循环气液相质量分率在8%,冷剂浓度17%,1-乙烯进料速率为14t/h;具体的转变步骤为:

1)调整淤浆催化剂还原比至0023,停用滚塑料生产工艺使用的一氯二乙基铝;

2)在8h内将1-己烯浓度调整至0.4%,同时将氢气浓度调整至7.5%;

3)调整乙烯分压至1010kPa,调整反应器压力至2090kPa,调整反应温度至99℃,以控制产品的熔融指数在1.1g/10min和密度为0.950g/cm3。

实施例4

先采用气相流化床工艺使用淤浆催化剂调整至滚塑料生产工艺条件,淤浆催化剂得还原比为4520,冷剂浓度为14%,反应温度为97℃,乙烯分压为750kPa,反应器压力为2020kPa,1-己烯浓度为1.5%,氢气浓度为4.0%;控制滚塑料的熔融指数在4.0 g/10min和密度为0.940g/cm3;

然后在冷凝态下逐渐向乙烯与己烯气相聚合反应转变,控制反应器入口循环气液相质量分率在10%,冷剂浓度15%,1-乙烯进料速率为12 t/h;具体的转变步骤为:

1)调整淤浆催化剂还原比至0024,停用滚塑料生产工艺使用的一氯二乙基铝;

2)在10h内将1-己烯浓度调整至0.1%,同时将氢气浓度调整至9.0%;

3)调整乙烯分压至980kPa,调整反应器压力至2120kPa,调整反应温度至97℃,以控制产品的熔融指数在0.8g/10min和密度为0.953g/cm3。

实施例5

先采用气相流化床工艺使用淤浆催化剂调整至滚塑料生产工艺条件,淤浆催化剂得还原比为4020,冷剂浓度为10%,反应温度为93℃,乙烯分压为850 kPa,反应器压力为1980kPa,1-己烯浓度为3.0%,氢气浓度为2.7%;控制滚塑料的熔融指数在5.0g/10min和密度为0.944g/cm3;

然后在冷凝态下逐渐向乙烯与己烯气相聚合反应转变,控制反应器入口循环气液相质量分率在5%,冷剂浓度20%,1-乙烯进料速率为15t/h;具体的转变步骤为:

1)调整淤浆催化剂还原比至0021,停用滚塑料生产工艺使用的一氯二乙基铝;

2)在7h内将1-己烯浓度调整至0.5%,同时将氢气浓度调整至7.0%;

3)调整乙烯分压至1020kPa,调整反应器压力至2080kPa,调整反应温度至103℃,以控制产品的熔融指数在1.2g/10min和密度为0.949 g/cm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