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特斯拉传言,锂电产业冰火两重天。
2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一位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谈判参与者透露具体细节,称国产特斯拉将采用宁德时代生产的无钴电池。以现有技术来看,具备实用价值的“不含钴”电池仅有磷酸铁锂。
一石激起千层浪,2月19日,锂电相关股市成两极分化状态。
一方面,钴业股开盘全线大跌,寒锐钴业(300618.SZ)、华友钴业(603799.SH)均跌停。在港股上,钴板块同样集体走低,金川国际跌超12%,洛阳钼业跌超10%。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比亚迪(002594.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以及德方纳米(300769.SZ)、中国宝安(000009.SZ)、湘潭电化(002125.SZ)、丰元股份((002805.SZ)、光华科技(002741.SZ)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一路高涨,其中湘潭电化、德方纳米、丰元股份等多股涨停。
2月19日,宁德时代向试驾报告表示,“宁德时代有能力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带来价值。”而对于和特斯拉的具体合作事宜,并未给予答复。
一位资深的宁德时代研发人员则向试驾报告表示,“双方合作涉及商业机密,目前并不知情。”
同日,截止发稿,特斯拉未就此相关问题给予试驾报告明确回复。
关于国产特斯拉是否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依然还是一个未知的谜题,不过业内却已炸翻了天。
一方面,投资市场股价两极分化。另一方面,由于去年年底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如今特斯拉紧随其后,磷酸铁锂在乘用车领域能否死灰复燃,又再度成为业内探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同一时间,有特斯拉内部人士透露,特斯拉将自主研发新电池,预计会在四月的电池投资人会议上宣布电池成分的具体信息。对于纷乱的新能源格局来讲,无疑又是一记重锤。
尽管以上信息都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特斯拉的一系列操作已让电池行业迷雾重重。
2月19日,锂电分析师王科向试驾报告表示,“站在电池行业角度,特斯拉将从一个巨大的电池需求方,逐渐转变成一个供给方,对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带来A股电池行业的洗牌。”
磷酸铁锂打响复兴战
自2018年1月,国内最大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宣布旗下所有新能源乘用车将采用三元电池后,磷酸铁锂、三元锂的锂电技术路线之争似乎告一段落。
一时间,乘用车以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为主,客车则以磷酸铁锂为主,开始成为业内共识。
然而,一则特斯拉电池技术转向的传言,让双方形式陡然生变。
磷酸铁锂相关企业股市大涨,与三元锂息息相关的钴业股,则一度涨停。无风不起浪,特斯拉巨大影响力的背后,磷酸铁锂电池是否真的迎来市场契机,引人深思。
2月19日,一位锂电研发工程师向试驾报告表示,“2019年新能源行业变化太快了,上半年自燃事件沸沸扬扬,锂电安全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下半年,补贴下滑,成本在电池选择中权重大增;而随着配套设施完善,强调单车续航的能量密度权重大幅则降低,企业为了生存,总要及时应变。”
市场环境在变,行业趋势在变,技术选择自然随之而变。该工程师表示,“磷酸铁锂重在安全、长寿、和相对廉价上,而三元锂电池则是能量密度尤为突出。所有人都知道随着技术进步,磷酸铁锂会迎来二次发展机会,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时移势易,用在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的螺旋发展中再合适不过。事实上,磷酸铁锂的复兴苗头早就浮出水面。
2019年,宁德时代发布全新CTP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传统电池包,CTP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生产效率提升50%,电池包能量密度可达200Wh/kg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国君新能源数据,国内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在0.65元/Wh,远低于三元锂电池的0.85元/Wh。
无论从技术突破层面还是成本层面,宁德时代的CTP电池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特斯拉对成本与性能的需求。
无独有偶,2020年1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透露比亚迪最新的秘密武器:刀片电池。
据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是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具有高安全、长寿命等特点。比亚迪“汉”将是全球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该车型有望于今年6月上市。
在比亚迪、特斯拉的煽动下,更具成本、安全优势的磷酸铁锂极有可能借此契机站稳脚跟,打乱锂电现有格局。而与此同时,特斯拉自研电芯无疑又是扰乱电池行业的“X”因素。
动力电池“狼”又来了?
特斯拉想要自研动力电池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进展。但这一次,似乎有些动真格。
王科向试驾报告表示,“从目前我掌握的信息来看,特斯拉自研动力电池的概率很大。一方面,特斯拉欲掌控动力电池的野心众所周知,另一方面特斯拉也确实已经在电池领域布局良久。”
从特斯拉的发展历程来看,特斯拉一向是求人不如求己。
例如,特斯拉最初用了很多台湾供应商,后来觉得电机电控等技术过于核心,必须自己掌握,于是开始自己研发三电。昔日提供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们,则降级成了提供定子、转子的二级供应商。
如今,在核心零部件中,有且只有动力电池没能实现自研,而且特斯拉对动力电池合作伙伴亦长期不满。
早在Model 3量产之初,特斯拉交付一推再推时,马斯克就公开指责交付不利是受松下电池生产进度拖累,随后特斯拉频频起火,双方矛盾深化。
直至2020年初,特斯拉选择LG、宁德时代作为新的电池合作伙伴;松下几乎在同一时间落实和丰田的深度合作,双方分道扬镳。
与此同时,特斯拉电池亦布局逐渐浮出水面。
2019年5月,特斯拉收购了超级电容和电池制造公司Maxwell;同年10月,加拿大电池制造公司Hibar Systems出现在特斯拉子公司名单中;12月,特斯拉还申请了一项电池技术的专利;近日,又有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工厂建设一条电芯试生产线。
种种迹象表明,特斯拉牌动力电池电芯已提上日程。而完善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后,特斯拉也成为全球少有的具备核心部件全产业链研发的新能源车企。
自2019年底,特斯拉国产化以来,特斯拉每一个举动都牵扯引起新能源行业上上下下的巨大变动。
特斯拉加速国产化,相关零部件上司公司估计一片上涨;特斯拉将宁德时代列入供应商,宁德时代一度涨停,市值突破3500亿。如今,特斯拉技术风向转为磷酸铁锂,锂电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
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或许比想象的大得多。
新能源产业政策放开后,业内一直有“狼来了”的呼声。日韩动力电池巨头卷土重来,狼来了;2020合资车企发力新能源,狼来了。或许,特斯拉才是那匹最凶狠的饿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