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人就能长生不老吗?

107 2024-11-14 16:59

一、基因重组,人就能长生不老吗?

人衰老的原因

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都由细胞组成,但组成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有两大类,即干细胞和非干细胞。人体衰老是由器官衰老引起的,而器官衰老是由组织衰老引起的,而组织衰老是由细胞特别是干细胞衰老引起的。

人所有的器官组织都有相应的干细胞,虽心脏组织和眼角膜内皮(角膜内皮细胞终生不分裂)内不含干细胞,但这不能否定这些器官组织不存在干细胞,因为心脏如果没有干细胞,心肌细胞就不会新生,用不了几年时间,大部分心肌细胞会因细胞核DNA突变等因素而死亡,而使心脏功能显著下降到报废程度。但实际上心脏功能可保持上百年,这说明心肌细胞可以新生,也就是说心脏也有干细胞,只是不住在心肌组织中。2001年4月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美国科学家发现心脏干细胞存在骨髓中,可能是胚胎时分化成心脏组织的“间充质细胞”。

人体每天都有大量非干细胞和部分干细胞死亡,但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因此,人不像机器那样容易磨损和坏掉,而是能自我成长和修复。既然我们身体各部分可以更新,我们只能算是衰老的伴生现象。

寻找“生物钟”

1966年,美国科学家海弗利克发现,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于是猜测细胞内有一个限制细胞分裂次数的“钟”,他后来通过细胞核移植实验发现,这种钟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现在已经知道决定细胞衰老的“生物钟”就是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它可随着细胞有丝分裂而缩短。

端粒到底是不是决定细胞衰老的“生物钟”,实验是最好的验证办法。如果端粒缩短是细胞衰老的决定因素,那么只要端粒得到修复,各种衰老的伴生现象就不攻自破。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防御系统,衰老使防御功能减弱,例如线粒体DNA的突变在年轻人是不会积累的,因为在细胞水平上,突变的线粒体DNA可以更新。例如,异常或失效的线粒体会被溶酶体识别吞食;在个体水平上,细胞核DNA突变的细胞株(包括免疫细胞)会被免疫细胞清除掉,正常人体内每天都有大量的突变细胞株产生和清除,所以染色体DNA损伤的细胞在不衰老的个体中是不会积累的。

端粒具备生物钟的特点:

1.端粒化学成份是单条DNA,这具备“钟”的稳定性要求,除DNA外,细胞内任何一种物质如蛋白质、RNA等都存在半寿期,须不断地更新,即不稳。

2.端粒在正常细胞内可随着细胞有丝分裂而缩短,而且不会同时一边延长和一边缩短,这具备“钟”的计时性。

3.人的端粒可影响细胞的活力,这具备“生物钟”对细胞衰老程序的具体介导作用。

4.正常人体内惟有生殖细胞能使已缩短的端粒有效延长,这具备“钟”的“发条”装置和可上发条的功能。因为生殖细胞是生命的种子,必须要使已缩短的端粒重新延长,以供受精卵再发育成个体。

5.各种内外因素可影响人的寿命,它也是通过影响端粒缩短速度来实现的,例如,限食可降低自由基,从而提高端粒酶等酶的活性,限食也可降低对DNA合成的抑制,从而提高端粒DNA的合成,延长了动物寿命。当然限食还可延长细胞分裂周期(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从而延长动物寿命,如血清饥饿可使细胞停在G1或G0期。

6.体内正常细胞端粒不会停止缩短或延长,这可避免导致细胞分化停滞,从而避免对人带来致命的后果,因为细胞衰老是细胞分化所必须的。

7.细胞复制,“钟”跟着复制,端粒就可复制。

二、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种有什么用的

微生物菌剂是针对作物栽培和育苗移载面积扩大,连作重茬增多,农作物病虫害日趋严重之状况,采用高新生物技术研制而成的新型生物抗病菌肥。

微生物菌剂说明

其功能是:

1、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可有效预防作物的根腐、立枯等病害。

2、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份,提高肥效率,促进作物循环、长效吸收利用。增根壮苗果实饱满。

3、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板结,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抗旱、抗逆、抗寒、抗倒伏。

● 改善土壤环境

不间断使用土改,可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消除土壤板结、中和酸碱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盐碱毒害。

● 增根、发苗、壮秧

有益微生物在繁殖代谢过程中,可分泌细胞分裂素、吲跺乙酸、维生素、本乙酸、赤霉素等植物生长素及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强力促进增根、生根,壮根、毛细根数量增加一倍以上。吸水、吸肥能力加强,茎粗、苗壮、移栽缓苗快等特点。

三、连云港黄海机械吃住怎么样?

还可以,这个企业好像快要上市了,待遇在连云港还算不错。

四、pcr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利用pcr设计引物对微生物的16srDNA进行扩增,获得其序列进行测序,鉴别菌种

五、微生物制药生产水平与菌种性能有直接关系吗?

1.(1)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2)配置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亚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氮源作为对照(b);(3)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4)将平板至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5)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至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6)挑去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亚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除培养

2.a将他们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为重组菌株。b如果在混合培养期间加入dnaase,在培养基上无重组菌落出现这说明上述重组是因细胞间的接触转化所致;如果仍有重组菌落长生,说明可能是由于接合和转导所致。c利用只能持留细菌的滤板相隔的u型管进行试验,如果在基本培养基上不产生重组菌落,则判断为接合作用,如果产生重组菌落,则又有两种可能,即转化或转导。d利用能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而不能持留dna的滤板相隔的u型管进行试验,如果不产生重组菌落则为转导,如果仍产生重组菌落则为转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