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
总资产是指某一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总资产与资产的区别:总资产是全部资产,资产是资源。 总资产=负债+净资产 净资产=总资产-负债 总资产与净资产的区别:公司资产中是否含有负债。 总资产是指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包含净资产在内)。一般认为,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简单来说就是净资产加上名下的公司、产业、厂矿等,包括品牌价值。
净资产是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的资产总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名下的存款、股票、基金、房产、车子等。
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
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和净资产是指什么?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好固定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存货,应收帐款,预付帐款等
固定资产里有固定资产原值也就是当初买的时候多少钱,还要折旧,
负债主要是你欠的钱包括应付账款,工资,税等
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包括你的注册资本和未分配利润
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总计一定和负债和净资产合计相等吗?
是的,一定要相等。 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基于会计平衡原则的,所谓会计平衡原则,即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财务信息。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大部分项目的填列都是根据有关总账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项目,根据“应收票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工程物资”“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预计负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都在此项之内。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扣除计提的减值准备后计算填列;“应付账款”项目,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如“存货”项目,根据“存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又如,“无形资产”项目,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正因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式是从会计核算账簿上记载的数据而来,而会计核算是基于会计恒等式的,因此,资产负债表也必定遵循会计恒等式,所以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总计一定和负债和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合计相等。
四、总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关系是什么?
三者的关系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债 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可分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大类 1、其中有形资产又包括:货币资金(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如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产成品/入库半成品等);短期投资(如应收帐款/预付帐款/预付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短期负债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短期借款等. 3、长期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为筹资而发行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企业债券)以及其他长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包括投入资本(就是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企业投资人,对国有企业来说是国家,对独资或合伙企业来说是业主或合伙人,对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则是股东. 4、企业净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资产扣除企业承担的负债后的剩余部份.企业的全部资产中,债权人有求偿的优先权;相对于债权人来说,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只是一种剩余权利。应该说“所有者权益”包括“净资产损益”。
五、资产负债表里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
根据基本会计原则和国际惯例,反映企业财务资金状况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最佳比例,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7。 意义:反映债权人提供的流动资本占债务人流动资本的比例。该指标也被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经营比率。 分析提示: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越强。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导致资产负债率特别高,偿债风险就应该特别注意了。至于其他比例还有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等。
六、如何分析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有息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它是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标,通过将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相比较得出,反映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属于负债比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如果资产负债比率达到100%或超过100%说明公司已经没有净资产或资不抵债。
七、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是相等的吧?
资产负债表里的资产和负债在所有者权益为零的情况下是相等的。
因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否则是不相等的。
八、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是什么?
银行的资产包括:贷款(含贴现)、投资、存放同业(含系统内资金上存)、现金、准备金、资金拆出、票据(及证券)买入返售等;
银行的负债包括:存款(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同业存放(含系统内资金下借)、资金拆入、票据(及证券)卖出赎回等
九、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怎么计算?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100W ,所有者权益总额40W,负债总额60W(100-40) 借方 贷方1.银行存款5W 短期借款5W资产增加5W 负债增加5W2.固定资产8W 实收资本8W资产增加8W 所有者权益增加8W3.固定资产7W 银行存款7W资产增加7W 资产减少7W4.应付账款12W 短期借款12W负债减少12W 负债增加12W5.资本公积6W 实收资本6W所有者权益减少6W 所有者权益增加6W6.未分配利润3W 应付股利3W所有者权益减少3W 负债增加3W资产总额=100+5+8+7-7=113W负债总额=60+5-12+12+3=68W所有者权益总额=40+8-6+6-3=45W113=68+45,会计恒等式是成立的。
十、资产与负债的关系?
债权人权益=负债(企业欠债权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两个式子是一回事情,没区别,就是措辞不同.
其实,负债可以理解为资产,因为负债科目对应的科目一般都是资产类帐户,比如,向银行短期贷款,借:短期借款,贷:银行存款;再比如:应付票据,也相当于短期贷款(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教材有讲解),一相负债即涉及资产类帐户又涉及负债类帐户,会计上的资产总计=负债+所有者权益,表示资产构成的情况,有多少资产是由负债构成的,有多少是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企业的负债虽然是企业借的或欠的,但使用权在企业手中,被欠方只是拥有者而已,并无使用权.只要负债没清偿,就表示资产没减少.所以通过上诉分析负债可以理解为资产.(建议看看财务成本管理的相关书籍)
有大量的企业作假,大量借钱,好象拥有很多资产,有大量投资者受骗,就是这个道理.
回答你的问题花了40分钟,有不明白继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