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为什么长这么好?
在2020年9月之后,猪肉板块的股市一直在下滑。猪肉板块的行情,都关系着每一位持有猪肉股股民的心。今天,就让我们来对牧原股份,也就是猪肉板块的龙头公司来做一个深入分析。
在开始测评牧原股份前夕,我总结了一份养殖业行业龙头股名单给各位小伙伴,点击就已经领取到手了:宝藏资料:养殖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歼弯司介绍:公司经营范围是生猪的养殖和销售,而产品主要有商品猪、仔猪、种猪,是中国最大的自育自繁、工业化、一体化生产的生猪养殖企业,公司在生猪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方面奋斗了多年。现公司产业链主要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是我国猪类产业的领导企业。
牧原股份公司基本情况学姐已经介绍完毕之后,大家不妨再看下牧原股份公司的优势都在哪,投资的话划算不划算?
亮点一: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一体化产业链可以轻松的把公司各个生产节点控制在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拥有一条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并拥有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猪舍和饲喂系统、强大的生猪育种技术、独特的饲料配方技术。
亮点二:突出的地域、市场、生产管理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公司所在的地方粮食丰富,进而它的饲料成本比较低;在行业以及市场上认可度和知名度非常高;对人才的引进和技术的创新很注重,拥有稳固的生产管理和一支能力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等,由此使本公司在疫病防控、产品质量控制、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篇幅受限制,针对牧原股份所做的更多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份研报,还不赶紧看一看:【深度研报】牧原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猪肉养殖是一个永续经营的生意,行业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呈现着持续扩大的状态的。牧原股份,它属于同行业的龙头,它的市场占有比例比其他企业高,将直接受益于消费需求的扩大。关于它的行业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发展没到顶峰,发展空间大。
三、总结
总的来说,牧原股份,它算得上是猪业里的龙头老大,很难改变它的地位,其具备在高速扩张之下的低成本控制能力,从基本面来说,可以说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股价和行业周期拥有蛮强的相关性,投资者可以多留个心眼,静待猪周期底部的宝贵配置机会。
不过文章存在滞后性,假如各位对牧原股份的未来行情有好奇心,那就直接点这个链接,里面有专业的投顾,他们会帮你诊股,看下有没有正确的估出牧原股份的值:【免费】测一困贺测牧原股份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汪改派间:,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今天股市大跌 但为什么主要升的都是农业股?
我的看法是:权重股前期拉升大盘涨幅较大,获利筹码要套现的,所以权重股都在跌,也就没有人敢买进的誉颂配;而农业股是有题材可用的,所以资金就转到农业股上去了;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正值“三中全会”就要开了,有利于农业发展问题一定会在会上予以研讨和定性,所以这就是今天农业股大涨的原因哦。樱厅
下面这些信息足以让农业股大涨的:
据新华社报道,将于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
而据新华社报道,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月30日还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庆指展情况,胡锦涛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在视察安徽时的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定下了基调,也透露出可能会有突破性的政策出台。
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迅闹斗会将于10月9日至12日召开.据报道,三中全会主要议题弯裤之一,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亩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以,三中全会对农业行业有着变革性的重要意义。引发了今日农业板块的普涨.
我国每年投入农业的占全部收入的36%
说的很有道理,欢迎到我的BLOG交流
受两条新闻刺激:
1,在9日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关农村改革重要文件,这提振了市场对于农业板块的预期,引发资金追捧。
2,农合风起云涌 中国农村经济向组织竞争转型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新时期迅猛生长,标志着中国农业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向组织竞争的深刻转型
曾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是合作经济组织大放异彩的世纪。《了望》新闻周刊最近在苏、皖等省的农村调查发现,这一预言正在化为农民活生生的实践。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简称农合)风起云涌,农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农村生产力在合作组织中得到提升。农村经济正从由推行大包干而确立的家庭竞争模式,逐渐步入家庭竞争与组织竞争并行的态势
农合驶入快车道
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几年发展明显加快,出现了种类多、吸纳农户比例高、合作要素活跃等显著新特征。统计显示,仅2007年7月1日至年底,全国工商机关就共登记注宏咐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26397户,成员共计35万户,成员出资总额共计159亿元。
比如,在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城乡收入剪刀差全国较小的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出现了惊人一跳,主要发展数据有:近4年中,全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8310家,成员275万户,带动农户411万户,占全省总户数的27.5%,4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无锡市加入合作组织或接受合作组织带动的农户比例达到40%。
农业大省安徽省农村合作组织也出现井喷现象。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5379家,比上一年增加1274个,增长31%。毗邻核心都市的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将近800家,五年增长了四十多倍。可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育、发展,在不同类型区域均显示出同样强劲的爆发力。
在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农民合作组织往往呈现意料之外的强势。据统计,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出资最多,约占全国成员出资总额的17%;而市场意识最浓厚的江苏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的成员人数最多,约占全国成员总数的10%。
模式日益多样化
《了望》新闻周刊在苏、皖两省随机走访了25个合作组织。从形态上分析,这些合作组织可分5个主要类型:企业依托型,即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这类大多是以种养殖、加工为主,共有6个;科技推广型,即以技术推广为特征的协会+基地+农户,一般由科技人员领办成立的,共有3个;能人大户带动型,即能人+合作社+基地+农户,一般由懂技术和市场的大户发起成立,共有7个;村级组织主导型,即富民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一般由村级组织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分配或土地流转需要而组织村民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共有6个;村干部带头型(有带领致富能力的村干部),即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任协会会长或合作社理事长,带动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共有3个。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一般从几个到100多个,但带动的农户少则500多户,多则1000多户,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集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群体抗压性大于个体的抗压性。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奇等农村问题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市场风险的不可测性,让多数中国农民一时还难以适应。家底较薄弱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竞争模式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大市场,显然制约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制约了农民经蔽茄纯济的发展。所以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带有必然性。当然,这种组织化,显著有别于以地域性集聚的村级组织,更区别于改革前僵硬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在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是对农村要素的一次大重组,它的惊人能量将进一步地显露出来。
农民得实惠成生命线
增收,是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吸引农民的最大兴奋点。安徽歙县县委书记滕祁源向《了望》新闻周刊介绍说,农民组织起来以合作社或协会为单元,主动对纳答接企业或市场,正在改变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单一竞争模式。而建立龙头企业或销售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
据调查,歙县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不参加的农户一般多增收20%以上。江苏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总收入已超过400亿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用显著。江苏省400多个省级四有(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成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平均年收入,是未入社农户的1.6倍。
据无锡市委农工办统计,全市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超过了5万户,带动农户23万户,促进农民增收5亿元。张家港市2007年专业合作、土地合作、社区合作等三大类合作组织的总收入分别是3670万元、2480万元、7800万元,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16%、12%、18%。市委书记黄钦说,通过各种专业合作,使农民增收更多体现在持续和长效上。
虽然农村合作组织正在蓬勃发展中,但与广袤的中国农村、在农民收入正遭遇低水平上的瓶颈的困境比照,合作组织发展的空间仍然有待拓展。本刊记者调查还发现,从面上状况分析,当前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仍只能说处于小、弱、单、散的状态,合作组织需要扩面强身。
在国家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在已有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农民入社的意愿显著增强。江苏连云港市农业部门对千名农民调查的结果显示,70%的农民表示有意愿参加合作社,81%的农民认为现有合作社太少,65%的农民不知道如何加入合作社。
针对农民入社需求增加的实际,江苏省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省加入合作社组织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带动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达40以上。江苏省还对全省20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表彰。农业大省安徽省农户合作化率仅有21%,农业人口达到825万的阜阳市,2007年底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和合作组织带动的农户数仅占全市总农户数的18.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扶上马还需送一程
除了比例需要提高外,现有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够大、规范不够好。安徽省委农办的一组调查数字显示:全省平均每个合作社资产总额仅118万元,负债达27万元;平均每个合作社总收入276万元,总支出239万元,盈余36万元,红利总额分配占成员出资总额的23%;全省只有23%的合作社执行生产质量标准,10%的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专业合作组织比较活跃的江苏张家港市,也坦承合作组织规模小、带动力弱的问题:全市80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社均带动农户仅358家;31家专业协会平均带动920户;17家富民合作社社均82户。张家港市委农办副主任顾永福告诉《了望》新闻周刊,合作社个小体弱,带动作用就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政府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需在扶上马的基础上再送一程,尤其要加大力度改善合作组织的生存、扩张的环境。原江苏省委农工部部长、资深三农专家吴容、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奇等人向本刊记者强调说,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在起飞阶段,政府送一程的重心,不在给钱而在做好合作经济的环境。
一是人才环境。合作社的管理、分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强大的合作社必须要有专业人才团队,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政府要看到人才缺乏对合作社经济的影响,从培养、使用、职称待遇等环节上,早谋划、下功夫,甚至不惜给特殊政策;二是金融环境。专业合作组织要壮大,不能仅靠社员的一点资金,需要得到银行的支持,但目前合作组织还很难从金融机构贷到款,合作组织的社会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如何创新对合作组织的金融服务是个很大任务;三是竞争环境。目前合作组织大多很弱,其覆盖面、影响力都很小,各地有同类的合作组织,但缺少更高一级的组织整合,因此合作组织与合作组织之间、合作组织与市场之间、合作组织与政策执行环节,出现了很多错位,政府要创新合作组织管理体制,勇敢面对合作组织做大后的管理难题。
受访的多位专家还认为,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使得农村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合作组织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社会管理功能、政治活动功能释放的不多。但随着面广量大的合作组织快速增长,组织成长的风险要早规范、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