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除了电信,网通,铁通,移动,联通还有什么?国外有什么?
最早为邮电局,90年代末邮电局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邮政局三家,并将当时的寻呼(126、127。128、198)剥离,寻呼随后并入了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从此联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后中国联通为打破移动电话一家垄断做出突出贡献,使手机进入GSM时代迅速普及。
铁通是2000年12月成立,原先是铁道部用于经营铁路通信专线的公司,2004年交由国资委管理,目的是打破固定电话电信一家垄断的局面。
2001年底,由于铁通实力过分弱小,固话方面无法与中国电信抗衡,中国电信南北分家,南方21省成立中国电信,北方10省原电信兼并网通、吉通等小通讯公司,挂牌中国网通。同时,网通进军南方21省,电信进军北方10省。
由于固网存在地域性天然垄断,无论是成立铁通,还是拆分中国电信都未从实质上打断固网垄断。
2008年由于3G牌照颁发在际,移动、联通得到一张3G牌照不成问题,但电信、网通、铁通都希望能经营3G,于是如何发放3G牌照成了大问题。普遍认为3张3G牌照比较合适,因为一张3G网络初步建成要1500亿,牌照太多,重复投资过重。由于中国联通拥有GSM、CDMA两张移动网经营权,拆分联通成为“比较”顺理成章,于是就有了联通向中国电信以1100亿出售CDMA网络及用户,同时联通保留GSM兼并网通,移动兼并铁通,卫通(卫星通讯公司)并入中国电信。
从此神州大地将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电信运营商,而且三家全部是全业务运营商,即固话、手机、互联网等全业务电信运营。
以上可以看出最先分出的中国邮政因为转型为事业型单位,基本退出了电信舞台。
中国移动由于分家时没有人员负担,轻装上阵,所以在2G时代得到了高速发展。
中国联通由于起步晚一直扮演移动跟跑者的角色,但却事实上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信息化建设进程。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受当年拆分之苦,背上了沉重的人员负担,加之移动、联通将手机资费不断下调,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铁通一直不成气候,随着并入移动这样高效益的企业,员工企盼能有好的待遇(可能打错如意算盘,铁通很可能在相当时期一直为移动的独立核算子公司)
重组后的新移动、新联通、新电信各有机遇,从中国3G发展情况来看,移动采用国产技术TD-SCDMA,联通采用欧洲制式WCDMA,电信采用美国的CDMA2000
三种制式各有长断,就普及而言,联通的WCDMA更容易一些,因为手机终端品种多、价格低(比如N72、N73等常见的NOKIA手机其实就是WCDMA制式,只是在国产时由于国情的问题减配了3G模块,如果有用港、水货直接插卡就可以用,而且向下兼容GSM);移动由于公司赢利超强,大规模的手机补贴、送手机也是可以挖掘用户的;电信的CDMA2000不容乐观,2G时代的发展就一直受手机终端限制,3G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所以说,3G时代联通的发展潜力是最大的。就目前而言,今年联通向GSM网先后投资500亿,这个投资规模之大从未有过,讲大概在明年10月份联通的GSM网就与移动的GSM不相上下,甚至在部分地区覆盖要超过移动,移动又受TD之累,可能效益有所下滑。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
急求保安全,优服务,提素质,为主题的铁路运输资料
你可以看看他们的
中国中铁快运总公司
上海分公司地址:
闸北区中铁快运营业部交通路1968号
普陀区上海西站中铁快运营业部曹杨路680号
杨浦区杨浦站中铁快运营业部周家嘴路4260号
电 话:
免费热线:
邮 编:200000
信 箱:ztkysh@163.com
网 址: www.ztkysh.net
通过完备的先进的信息系统将分散在全国的13个城市的近16万平方米的仓库整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编码,统一管理,实现库存的实时信息共享,发挥库容的最大优势,提高响应速度,缩短库存周期,为客户提供库存管理、条码编印、扫描、分拣、包装、简单加工、标签、售后服务跟踪、质量检测、周期性报告等增值服务服务,实现目标客户的最大经济效益,并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最终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为客户的价值链条上提供完整的个性化的“量体裁衣式”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包装部定位于研究和开发适合中铁快运系统及其客户体系适用的可循环使用包装,打造中铁快运包装核心团队,制定《中铁快运循环包装运作管理体系》,利用系统网络资源优势,按照资源最优化原则在系统内规划和建立集箱点,以达到快速回收和方便维护等目的。在为客户提供以包装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物流服务的同时,在最大限度内降低客户的综合成本,从而锁定系统客户资源,为公司创造以包装技术为支持的增值利润空间。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建设一支创新型、学习型、协作型的专业化团队,目前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多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大学以上学历的员工占了公司员工总数的67%,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日常培训工作,以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公司通过长期的市场拓展,现已经和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如蒙牛、伊利、清华紫光、神州数码、科宝.博洛尼、美克美家、松下电池、宅急送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