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跌的东京房价是怎样崩盘的

三维股票 2023-04-09 00:40 编辑:admin 80阅读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保持着每年10%的高速经济增长,在短短20年间从一个农业经济小国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

1964年东京奥运会,1966年大阪世博会,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从战败阴影中复兴的国家形象。

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兴建了城市。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带动了日本房地产行业的强劲发展。当时,东京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国际大都会。

当时,日本经济从废墟上开始快速发展,土地价格保持较高增长。从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间,日本六大城市地价上涨了56.1倍。30年里,地价飙升了三次,分别对应1961年、1973年和1990年。

不过,前两次大涨时,日本国内经济同期处于8%以上的高增长时期,因为有基本面支撑,并没有形成泡沫,而第三次则迥然不同。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一政策使美国市场名义利率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这段时间内,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国家的汇率甚至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水平。

美元居高不下的汇率水平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为了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兑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跌,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史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五国开始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带动了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美元因此持续大幅度贬值,而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间达培虚烂到了86.1%。

日元的大幅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为日本企业在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但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已经埋下了泡沫的炸弹。

由于担心日元升值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日本政府制定了提升内需的经济增长政策,并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从1985年开始,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5%降至1987年2月以后的2.5%.

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建设,国内的城镇化率超过90%。这意味着在原有产业结构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收益可观的股票和不动产中。于是,股价扶摇直上,地价暴涨,一个巨大的泡沫正在诞生。

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20多年前的日本,总是能听到日本人颇为自豪地说:“你知道吗?如果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此话不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确实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当时的日本,如果借用“小沈阳”小品里面一句经典台词,那就是“不差钱!”

被热钱冲昏头脑的人们,却忽略了一个冰冷的现实:从1974年起,日本城镇化率已达到74.9%时,日本住宅建设量达到第一个高峰,1987年再创新高。从住房饱和度看,1968年日本户均住房套数首次超过1,意味着住宅短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反观1961年和1973年的两次地价大涨,均处于国内住宅需求旺盛时期。第三次地价大涨,则脱离了自住需求的有效支撑。

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从1986年 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将央行贴现率从5%降低至2.5%,这一水平不仅为日本历史最低值,在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中也是最低。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誉基造成了大量过配漏剩资金。

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1986年~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楼市本已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越来越多资金的疯狂涌入下,楼市供求失衡进一步被打破,资产泡泡越吹越大。

国际上对界定房地产泡沫,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即房地产市值与GDP的比值,如果房地产的市值过大,远超过GDP,那么就形成了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这一比值上升到了172%,随后酿成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日本楼市泡沫破裂时,国内房地产市值是GDP的2倍。1988年时,单是东京地区这一比值已经达到140%以上,泡沫程度可见一斑。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体经济的支撑,日本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感受到压力的日本政府,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至1990年,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上调至6%。同时,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但过于急剧的货币紧缩加速了资产市场的崩溃。

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人们依稀记得,就在半个月前的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还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市场普遍相信“明年股价可以达到5万日元”。

令人绝望的是,以1990年新年为转折点,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的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大量不动产企业及关联企业破产。1993年,日本不动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

紧接着,作为土地投机主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陆续破产。结果,给这些机构提供资金的银行也因此拥有了巨额不良债权。当年,日本21家主要银行宣告产生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1/3与房地产有关。

1991年7月,富士银行的虚假储蓄证明事件被曝光。紧接着,东海银行,协和琦玉银行也被揭露出来存在同样的问题。大量银行丑闻不断曝光,使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数年后,几家大银行相继倒闭。

“土地神话”的破灭,中小银行的破产,证券丑闻的暴露……接连的打击让日本民众对资本市场丧失了信心。此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国际大势的影响,日本房地产市场再也未能重回辉煌。

作为19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结束经济起飞后快速蹿升之势,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到了19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楼市泡沫引发的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衰退,已成为全球其他国家竭力回避的一个错误示范。

根据公益财团法人东日本不动产流通机构发表的“2020年首都圈不动产流通市场的动向”,成交物件的薯败每平米单价连续8年上升(44.5%),成交价格连续8年上涨(3500万日元)。

日本首都圈公寓价数圆颤格上涨的情况太明显了。日本媒体对日本首都圈公寓的价格上涨率进行了统计与排名(100位)。从各都县来看,东京都内的区域占了其中的87位,其次是神奈川县内的区域占了其中的11位,斡裣啬诘那蛘剂似渲械2位。

东京都的不动产市场占有率将近90%。如果再往缩小范围,按各行政区来腔芹看,港区内的区域占了其中的29位(再开发活跃,人口增加明显,孩子出生率高),中央区、涩谷区各占9位,千代田区占8位,墨田区占5位,台东区占4位,江东区占4位,到达市中心交通良好的城东区公寓也进入了前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