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利润是什么?

300 2023-11-05 04:16

一、年均利润是什么?

按照国内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投资收益率指标有两种: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

投资利税率=年平均利税总额/投资总额×100%

其中:

年平均利润总额=年均产品收入-年均总成本-年均销售税金

二、每股收益=税后利润?

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简称EPS) ,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 比率越高, 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 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净收益是税后净利,股份数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从税后净利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东的利息。 每股收益=利润/总股数   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利润100W,股数100W股 10元/股,总资产1000W   利润率=100/1000*100%=10%   每股收益=100W/100W=1元   利润100W,股数50W股 40元/股,总资产2000W   利润率=100/2000*100%=5%   每股收益=100W/50W=2元

三、利润年均增长率公式?

年利润增长率,是本年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利润总额的比率。

年利润增长率=年利润增长额/上年利润总额×100%

年利润增长额=本年利润总额-上年利润总额

年利润率越高,说明企利润越多,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比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弱。

四、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息前税后利润的关系?

(1)最简单的关系式为: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息前税后利润;

(2)“息税前利润”指的是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利润,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3)“息前税后利润”指的是“息税前利润”和“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的差额,息税前利润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

(4)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税前利润+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税后利润+税后利息

五、公司税后利润分配如何设置?

公司税后利润分配顺序

(1)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50%时可不再提取。

(4)提取公益金。

(5)支付优先股股利。

(6)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议决议提取和使用。

(7)支付普通股股利。

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一般次序和重大比例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的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

2、资本保全原则

资本保全是责任有限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原则之一,企业在分配中不能侵蚀资本。利润的分配是对经营中资本增值额的分配,不是对资本金的返还。按照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应首先弥补亏损,再进行其他分配。

3、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原则

债权人的利益按照风险承担的顺序及其合同契约的规定,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权人到期的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同时,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免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生存。、

4、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原则

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而利润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利润分配涉及投资者、经营者、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企业必须兼顾,并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的利润分配。

六、年均可分配利润计算公式?

企业年均可分配利润等于净利润加年初未分配利润加盈余公积补亏加其他调整因素后的金额.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盈余公积补亏+其他调整因素后的金额;

同时,期末可供分配的利润应该按照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最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顺序进行分配.经过上述顺序分配后,年末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利润-计提盈余公积等税后计提金额;

年末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利-转增实收资本等.

七、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1、净利润+税后利息2、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 即:EBIT*(1-T)

3、期初投入资本*投资回报率注:投资回报率(ROIC)=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期初投入本

八、息前税后利润与净利润的区别与作用?

区别:

1、概念不同:

息前税后利润是指已经扣除所得税,但未扣除利息的利润,所得税的扣除数只包括按息税前利润计算的所得税。

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

2、计算公式不同: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所得税==营业利润+其它业务收支-所得税+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

作用:

使用息前税后利润是因为在企业价值分析的现金流量现值模型中,使用的折现率是税后资本成本。在计算投资资本收益率时,息前税后利润作为分子,视为股东和债务投资成本的收益。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九、外商投资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58条,“外商独资企业税后应按照外资企业依照中国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当提取储备基金和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储备基金的提取比例不得低于税后利润的10%,当累计提取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由外资企业自行确定。” 2)外方公司分的利润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非居住企业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十、税后经营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 =净利润-税后金融损益,这里没太看懂!请解释一下可以吗?

管理用财务报表将企业活动分成是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产生的损益分别称为是经营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金融损益(金融损益在数值上等于负的税后利息费用)。因此,企业的净利润就是这两部分损益之和,即净利润=经营损益+金融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经营损益=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